战“疫”时刻:国家制度“顶天立地”
更新时间:2023-03-15 20:08 发布者:admin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展开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彰显了中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与非凡力量!

  回想几个月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对英雄如此,对制度也是如此。在这场虽不见硝烟、却气壮山河的特殊战争中,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了“顶天立地”的根本性作用。

  请看抗疫期间:一方面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生忘死、大爱无疆;一方面整个国家安定有序、坚如磐石,人心稳定、社会稳固,真是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亿万同胞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地共战“疫魔”。我们的国家制度是如此凝聚人心、如此凝聚力量,凸显了危难时刻的“国家柱石”之功!

  在我们国家各项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疫情是危机,也是大考。在这场大考面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展现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优势和政治定力,考出了“人大担当”、考出了“人大作为”、考出了“人大力量”、考出了“人大风貌”,考出了担当作为的“人大品质”!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定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坚持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决策部署,践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的庄严使命,全力支持政府及时依法采取应对疫情的各项紧急措施,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始终关注和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建议,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这次疫情十分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仅及时召开委员长会议研究有关重大问题,还积极创新常委会会议召开方式,采用现场出席与视频出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召开了第十六次常委会会议,为保证全国上下集中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作出了适当推迟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为贯彻习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展现了国家立法机关的人民情怀、政治担当和法治品格。

  这一特殊时期召开的常委会会议,必将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作用而在共和国拼搏奋斗编年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上、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抗击疫情的重要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了高规格的“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座谈会”,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推进立法修法工作,构建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坚实法治屏障,把习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此将建立立法修法协调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梳理有关法律实施情况,明确具体任务、责任和时间,有序推进立法工作,做到立一件成一件、改一条成一条,确保立的法、修的法科学管用。全国人大各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疫情暴发后,也迅速启动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的前期工作,并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审议和修改,开始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着手研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非常时期的这些积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行动,展现了其强烈的时代担当精神和在国家的法律制度层面确保国泰民安、人民幸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

  不仅如此,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法工委发言人机制,多次在抗疫关键时刻就疫情防控工作中公众关心的相关法律问题及时面向社会发声,结合疫情防控中违反防控措施、设卡断路隔离疫情、哄抬防疫物资价格、滥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典型事例、案例,深入细致解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的核心制度和重点条款,引导全社会正确理解、严格执行、切实遵守疫情防控相关法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还及时向全社会发布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或即将开展相关立法修法工作的信息,解读有关决定,进行正面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另外,从1月22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新闻门户网站中国人大网、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相继在醒目位置刊发了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

  所有这些举措,都为全国各地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给出了及时、准确、权威的法律指引,为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赢得了广大社会公众的热烈反响。

  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也同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样,坚决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抗击疫情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和保障当地政府及时依法实施应对疫情的紧急措施,听民声、聚民智、顺民意,在特殊时期创新履职方式方法。

  绝大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部分有立法权的市级人大常委会在疫情的严峻时刻紧急加开会议,有的还采取视频会议的创新方式,审议并通过了本地依法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决定,有的还通过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决定等,有的启动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修订或制定工作,有的及时整理公布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汇编,答疑解惑,推动有关法律法规在本地疫情防控工作中贯彻实施,坚决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

  抗疫期间,包括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内的全国约260万名五级人大代表,也包括一些往届的人大代表,在抗击疫情的危难时刻,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像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院士、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李兰娟院士等,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杰出贡献,被人们尊称为“国士”。

  而更多的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那些身为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乡镇街道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的人大代表们,为了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不计生死、义无反顾,任劳任怨、真诚奉献,有的积极建言献策、履行代表职责,有的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为打赢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各级人大代表强烈的政治担当、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无私无畏的道德情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大代表这个光荣群体增了光、添了彩!

  这次抗“疫”战争又一次证明,植根于人民、代表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们所有国家制度的初心之源和民心之源,也是我们国家制度在危急时刻“顶天立地”的力量之源和信念之源!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